班级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团学 > 班级风采 > 正文

【班级风采】25级智能建造技术班开展“拒绝精神内耗”心理主题活动

发布日期:2025-11-06 点击:

促进同学们身心健康发展2025115晚,25智能建造技术A203教室开展“拒绝精神内耗”心理主题活动,全班52名同学参与。


本次活动由心理委员张欢主持。近年来,“精神内耗” 一词逐渐成为社交平台高频热词,从职场白领到校园青年,从全职妈妈到中老年群体,越来越多人被这种 “看不见的消耗” 所困扰。精神内耗正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心理问题。精神内耗为何愈发普遍?成因可能是社会环境与个体心理的双重作用。从外部来看,快速发展的社会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压力,职场晋升、学业考核、生活成本等现实问题,让人们陷入 “不能落后” 的焦虑中;社交媒体的普及则放大了这种焦虑,“他人的完美生活” 成为隐性标尺,引发持续的自我比较。从个体层面而言,完美主义倾向、低自尊、过度思考是精神内耗的核心诱因。“很多人习惯用‘绝对标准’要求自己,一旦达不到预期就陷入自责;同时,他们缺乏对自我价值的清晰认知,容易被外界评价而左右,进而产生反复的心理挣扎。”

张欢指出,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如何拒绝“心理内耗”,停止“反刍思维”,聚焦当下行动。她建议,当同学们陷入这种思维时,可通过 “感官锚定法” 转移注意力,比如感受脚下地面的触感、观察周围环境的细节,将思绪拉回当下;同时,把“担心的事”转化为 “可行动的事”,例如担心“明天的演讲比赛表现不好”,就提前准备发言稿、模拟比赛场景,用行动替代焦虑。

张欢坦言,作为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我们要接纳不完美,降低心理预期。“完美主义是内耗的重要诱因,很多人总觉得‘必须做到最好’,一旦有一点瑕疵就自我否定。” 她表示,要学会接纳 “不完美”,明白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比如写作业时,先完成初稿,再逐步修改,而不是因追求 “一次到位” 而迟迟不动笔;面对失误,告诉自己 “犯错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避免过度自责。

最后,张欢总结道,同学们可以建立 “能量清单”,补充心理能量。长期内耗会导致心理能量流失,而主动积累正向体验能有效补充能量。她建议,每个同学都可以建立自己的 “能量清单”,记录能让自己感到愉悦、放松的事,比如 “听一首喜欢的歌”、“和家人一起做饭”、“散步时观察路边的花草” 等。当感到内耗时,从清单中挑选一件事去做,通过微小的快乐积累正向能量,逐渐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

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将用实际行动拒绝精神内耗。

(撰稿/孔令泽 编辑/陆万祺 审核/孙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