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学院基础教学部深刻认识到公共体育课程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聚焦学生需求,创新驱动”为理念,积极推进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力求实现体育教育的全方位蜕变,为学生打造更具活力与实效的体育课堂。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学院精心构建了“基础 + 选项 + 拓展”的课程体系。基础课程面向大一新生,着重强化基本运动能力,为学生后续的体育学习铺就坚实基础。选项课程则百花齐放,涵盖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啦啦操、瑜伽等丰富项目,学生可依据自身兴趣自由选择,尽情探索自己热爱的体育领域,提升专项技能。而拓展课程作为进阶提升部分,设置了提高班与训练课等,为那些渴望在体育技能上进一步突破的学生提供了深度训练的机会。
为适应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院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学生借助学习通等平台,随时随地预习理论知识,反复观摩动作要领,为线下实践课做好充分准备。线下课堂上,教师依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结合生动的视频资料进行针对性指导,现场纠正动作,强化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这种虚实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能够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还能加深他们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运用。
学院积极引入“云运动”信息化平台,将体质健康内容与课外锻炼项目巧妙融入体育课程。通过这一平台,借助先进的 AI 数据分析技术,能够精准记录并反馈学生的实际体测状况和运动轨迹。体育教师依据这些详细的数据,及时对学生的锻炼情况进行监督与科学干预。同时,平台采用积分制,学生每完成一次锻炼任务就能获得相应积分,可用于兑换奖励或荣誉,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促使他们逐渐养成日常锻炼的良好习惯。
学院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构建起“过程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 + 增值性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在考核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作业完成质量、小组协作能力、技能考核以及理论测试成绩,更注重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成长与进步。例如,一个原本体育基础较弱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在技能和身体素质上都有明显提升,这种进步在增值性评价中会得到充分肯定。这种全面的评价方式,更能准确反映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综合表现,激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学院公共体育课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课堂出勤率大幅提高,学生们从过去对体育课的抵触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空前高涨。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切实增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显示,学生体能成绩逐年稳步上升,合格率提升至 95%。在体育竞赛方面,学生们凭借扎实的训练和良好的竞技状态,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中屡获佳绩。在 2024 年安徽省体育联赛中,学院学生在羽毛球、乒乓球、田径、啦啦操和瑜伽等项目中均斩获荣誉,充分展示了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



此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通过聚焦学生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与评价体系,成功实现了课程的蜕变,让体育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优化体育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体育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