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公共基础教研室在基础部的领导下,在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认真总结上学期教研室工作的不足,根据期初制定的教研室工作计划,落实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各项教研室活动。现将本学期教研室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开展工作与所取成绩
(一)加强教学管理,教学规范性稳步提高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学院和基础部教学管理的各项规定,期初督促任课教师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监督教师履行调停课的相关规定;对教师教学准备的充分性、教学材料的完整性、作业和实训报告批阅的规范性等均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听课制度,加强过程管理,通过随堂听课、学生座谈会等各种渠道把握任课教师的教学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此外,我们还注重对外聘教师的管理与指导,期初指导外聘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期中轮流听课,及时掌握每位外聘教师的教学动态并及时反馈。
根据学生座谈会和学生评教的反映情况,学生对我教研室所开课程的教学质量整体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教学督导在随堂听课和教学材料检查过程中也对我教研室给予了充分肯定,王旭、许梦原、汤洪丽老师在本学期的教案检查评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二)推进教学改革,信息化建设初显成效
本学期,我教研室的应用文写作和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均在持续进行中。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已到课题实施的后期阶段,根据改革方案,本学期任课教师持续进行集体备课,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优化课件制作,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上力求不断创新。
高等数学继模块化教学改革和分类、分层教学改革实践之后,我们以信息化教学大赛为契机,积极响应学院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号召,努力探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新模式,试图借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以往传统教学的不足与弊端,实现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本学期,王旭老师的经济数学课程已全面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截止本学期末,共录制视频760分钟,学生人均观看时长1140分钟,题库共包含637道题,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此外,本学期我们正在为引进普通话智能学习系统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期望在下学期得到正式使用。通过普通话智能学习系统的辅助,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普通话相关课程的在线实训及智能化管理。
为了促进教研室整体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开学至今,我们已组织教研室教师开展两次信息化教学的交流,围绕超星尔雅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进行探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参加安徽省信息化教学比赛,针对参赛选题、信息化手段的选择和展现、视频的拍摄和剪辑等多次组织讨论与评议,力求不断完善参赛作品。在今年参赛队伍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语文和数学教研组的两支教学团队在课堂教学赛项中分获三等奖。
(三)加强社团建设,校园文化日益丰富
在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我们的社团管理也日趋规范,社团的组织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活动流程日趋规范,指导老师期初参与社团工作计划的拟定,定期与社团负责人及主要干事沟通,指导并协助社团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学生活动。本学期,立德国学社除在社团内部开展了诸如汉服知识普及、古诗词学习交流等活动外,还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读书分享交流会和茶文化讲座,丰富了校园文化,取得了较为不错的反响。
(四)加强青年教师指导,促进其快速成长
本学期,我教研室新进一名青年实习教师,为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将教学公开课与青年教师指导紧密结合,先由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教师对新进青年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指导,在指导课公开展示之后再组织全体听课教师集体评议,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讨论,对其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意见和建议。除公开的展示课程外,我们还动员组织相同专业的课程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经常性课下指导,大到课程的设计、小到语言的组织进行精细化指点,以便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改进不足,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教研室工作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教学材料的规范性仍有待提高
虽然经过不懈的努力,教研室各位教师在教学材料的规范性上均已超过学院平均水平,但在教案的撰写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实训课教案相对理论课略显简单、期末随堂考查安排未在教案中有所反映、教学反思中缺少学法指导方面的思考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会在下学期初将每位老师教案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反馈给他们,并督促其进行整改,争取做到更加规范、完善。
(二)信息化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
尽管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发展趋势,但我们的信息化教学尚不成熟,除高等数学外,目前多数课程还仅仅停留在通过网络平台上传教学材料的初级阶段,并未真正意义上实现网络教学。分析原因,既有教师技术上的盲点,也存在系统、网络的客观限制。高等数学从上学期末尝试将信息化引入课堂到本学期全面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视频的制作和课程题库的建设,进步明显,但距离信息化翻转课堂教学尚有一段距离。
为进一步加强课程的信息化建设,高等数学已申请校级慕课建设,这对我教研室的其他课程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今后我们将通过不断的交流学习和实践探索,在持续推进高等数学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上,以点带面,提高教研室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三)社团活动尚不够丰富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教研室指导的立德国学社以学习、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组织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但总体来看,活动的数量还不够,影响力尚不明显。分析原因,一是由于社团成员数量有限,且有些社员入社时漫无目的,缺乏对社团的深入了解,对社团感情不深,开展活动时不投入,导致很多社团活动计划难以落实的尴尬局面;二是由于老社员的责任意识不强,没有充分发挥对新社员的传帮带作用,以致出现新老社员的断层现象;此外,社团内部机构设置僵化,也不利于充分发挥社员的能力与特长。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计划从下学期的社团招新时通过社团特色活动加大宣传,将真正热爱国学的学生吸收入社,同时对社团内部的机构设置进行改革,改变过去的行政划分机制,直接按社员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入社伊始就加强对新社员的培养,不仅让他们成为活动的参与者,更成为活动的组织策划者,建立强烈的社团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搞好社团内部常规活动的同时,在学院范围开展一些大规模特色活动,逐步提升社团影响力,真正达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公共基础教研室
2017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