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澳心理讲堂第1期】 幸福感提升训练——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王建) |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15-05-25 09:47:00 点击: |
讲座提纲 一、热身活动 二、主要内容 (一)自杀及其预防 1.家庭模式 与家庭成员关系和谐; 来自家庭的支持。 认知风格与个性 良好的社会技能; 对自身的境遇及取得的成绩感到自信; 当遇到问题时(如在功课上遇到困难)主动寻找帮助,; 当需要做重大决定时征求他人的意见; 善于吸取他人的经验及方法; 乐于接受新知识。 文化及社会地理因素 乐于参加社会活动,如参与体育活动,宗教活动及俱乐部活动 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 与教师及其他成年人建立良好关系 来自相关人士的支持 2.危险因素及危险情境 2.1文化及社会地理因素 2.2 家庭结构与童年的负性生活事件 父母精神健康状态欠佳或患有精神疾病; 酒精和物质成瘾,与外界隔绝; 家庭自杀史; 有暴力倾向家庭(儿童被暴力侵犯或性虐待); 父母或监护人对儿童照料不周; 父母时有争吵,家庭气氛紧张; 父母离婚,分居或去世; 家庭时常搬迁,导致环境陌生; 来自父母的过高或过低的期望; 父母或监护人过于专制或懦弱无能,缺乏威信; 父母忽略子女的情绪变化,未能及时解决子女的心理问题; 家庭关系紧张; 领养家庭 3.认知风格及人格 情绪不稳定; 愤怒或有攻击性行为; 反社会行为; 暴力倾向; 易冲动; 易怒; 僵化的思维方式; 克服困难的能力较低; 无法面对现实; 沉浸在幻想世界生活; 盲目的自大与自卑交替出现; 自暴自弃、悲观失望 当出现轻微身体不适或情绪不佳时过度担忧,焦虑; 自认为代表公正,正义; 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他人以掩饰其自卑心理; 性别或性取向混淆 与包括父母在内的成年人关系紧张 4.精神疾病 抑郁 焦虑 酒精及毒品成瘾 饮食失常 精神疾病 5.自杀未遂史 6.最近负性生活事件也是自杀行为的重要诱因 7.如何识别在压力下可能自杀的学生 如何识别压力 应认真对待任何突然出现的学生的学业、出勤及行为改变,如: 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学习成绩全面下降; 没有过去努力,懒散; 不遵守课堂规则; 逃学或多次旷课; 吸烟,酗酒或吸毒; 导致警察干预的学生间暴力行为。 评估自杀危险性 当评估自杀危险性时,校职工应明白这种问题一般都是多方面的。 自杀未遂史 有自杀未遂史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压力中的年轻人通常重复他们这一举动。 抑郁 危险情境 7.如何处理在校的有自杀心理的学生? 常见预防方法:在自杀行为发生以前 巩固教师与在校职工的精神健康 增强学生的“自信” 鼓励学生表达情感 防止在校发生欺凌及暴力事件 提供救助单位的信息 干预:当识别出有自杀危险的孩子时 沟通 |